對于螢石礦選礦,浮選工藝應該是幾種方法中應用更廣泛、使用更多的方法。這是因為螢石原礦貧化越來越嚴重、螢石和脈石相互嵌布,單純使用手選法或重選法,無法很好的完成螢石與脈石礦物分離。螢石礦浮選是有工藝要求的,下面就為您介紹提高螢石浮選指標的七大措施。
在研究如何提高螢石礦浮選選礦效果這個問題時,針對螢石礦與方解石、重晶石、石英、硫化物等各脈石礦物復雜的共生關系與礦石性質,我們可以從磨礦細度、礦漿溫度、浮選藥劑、礦漿液面、礦漿pH值、水質及浮選流程等角度出發(fā),通過改善以上因素來提高螢石礦浮選選礦效果。
1.確保合適的磨礦細度
在螢石浮選選礦中,磨礦細度是影響選礦指標的主要的因素之一,它直接影響著螢石精礦的選礦指標。一方面,需根據(jù)有用礦物的嵌布粒度來確定適宜的磨礦細度,使有用礦物與脈石基本上達到解離,盡量減少螢石礦與脈石礦物的連生體;另一方面,需防止礦石磨礦細度過細對浮選工藝產(chǎn)生不利影響(即過磨泥化影響)。對螢石礦浮選選礦而言,當浮選粒度較粗時,浮選選擇性高,螢石精礦品位低而回收率高;當浮選粒度中等時,螢石精礦品位與回收率都較高;當浮選粒度較細時,螢石精礦品位與回收率都較低。因此,要想獲得理想的螢石品位與回收率,應嚴格進行選礦試驗,根據(jù)螢石礦礦石性質來決定磨礦細度。
2.適當提升礦漿溫度
當螢石礦浮選選礦采用羧酸類捕收劑時,由于羧酸凝固點高,礦漿溫度對浮選過程有著顯著的影響。在一定溫度范圍內,當溫度較高時,羧酸類捕收劑在礦漿中的溶解度增加,更易于分散,對螢石礦的捕收能力也更強,螢石礦回收率較高,但若螢石礦解離不完全,部分脈石礦物便會與螢石礦一同被選別出來,這會導致螢石礦品位較低。當溫度較低時,羧酸類捕收劑的捕收能力較弱,但部分可浮性較好的螢石礦還是會被選別出來,此時螢石礦品位高,但回收率低。由此可見,適當提升礦漿溫度也可以改善螢石礦的選礦指標。
3.選擇合適的浮選藥劑類型及用量
這里提到的螢石礦浮選藥劑主要集中在捕收劑和抑制劑上。螢石礦浮選選礦中常用的捕收劑以脂肪酸類為主,其次是烴基硫酸酯、烷基磺酸鹽、塔爾油、有機磺酸鹽和硫酸鹽等。在一定條件下,螢石礦浮選捕收劑用量較大時,回收率較高,但品位低。一般,粗選作業(yè)會加大捕收劑的用量,盡量提高回收率;當捕收劑用量較小時,回收率也較低,但其品位高。因此,在精選作業(yè)中,一般選擇少加或者不加捕收劑以提高螢石精礦品位。
抑制劑主要采用水玻璃,其次還有偏磷酸鈉、單寧酸、烤膠、淀粉、糊精、木質素磺酸鹽等。其中,水玻璃是螢石礦浮選選礦常用的抑制劑,為了提高水玻璃的選擇性抑制能力,將水玻璃與 可溶性鹽配成組合抑制劑,或與硫酸按一定比例配成酸性水玻璃。
4.保持恰當?shù)牡V漿液面
在螢石礦浮選選礦過程中,可浮性較好的螢石礦物會優(yōu)先到達泡沫層頂層。當?shù)V漿液面較低時,螢石精礦品位高,但其回收率低;當?shù)V漿液面較高時,螢石精礦回收率較高,但其礦品位較低。
5.選擇合理的礦漿pH值
礦漿pH值對螢石礦浮選選礦有著很大的影響。當采用油酸做捕收劑,pH值為8-11時,可浮性較好,螢石礦回收率可達80%-90%。對于不同類型的螢石礦,其脈石礦物的可浮性受到pH值影響也較大,進而影響螢石礦浮選選別效果。例如,當用油酸做捕收劑,pH值為8-9.5時,螢石和方解石的可浮性均較好。
6.預先軟化水
當螢石礦浮選采用油酸進行捕收時,其對浮選介質(水)的硬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即水質較軟時捕收效果更好。由于普通水中含Ca2+(鈣)和Mg2+(鎂)離子,而Mg2+的存在會嚴重干擾螢石礦浮選選別效果,因此,當水質較硬時,浮選螢石用水需要在進入浮選選別階段前進行預先軟化,如加碳酸鈉進行軟化。
7. 優(yōu)化浮選流程
當中礦順序返回時,部分脈石礦會一直循環(huán)于螢石浮選系統(tǒng),無法拋尾,從而影響螢石浮選選礦指標。此時,可選取部分脈石礦物含量較高的中礦集中再選,再選螢石精礦返回粗選,尾礦直接拋尾。這種部分中礦集中再選返回方式不僅減少了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負荷量,同時也明顯提高了螢石精礦產(chǎn)品品位及回收率。
以上便是提高螢石浮選選礦指標的七大措施:保持合適的磨礦細度、適當提升礦漿溫度、選擇合適的浮選藥劑類型及用量、保持恰當?shù)牡V漿液面、選擇合理的礦漿pH值、預先軟化水、優(yōu)化浮選流程。對于螢石浮選選礦廠而言,一方面建議做好選礦試驗,根據(jù)螢石礦礦石性質及選廠條件制定科學合理的螢石礦浮選選別工藝流程與技術參數(shù),另一方面需提高操作及維護人員的技能,避免由于管理不當或操作疏忽造成生產(chǎn)條件不穩(wěn)定,影響螢石精礦的選礦指標。